熱門:
I-Mab董事長傅唯回應公司轉型更名等動作
I-Mab想趁著中國創(chuàng)新藥BD(Business Development)風潮,融一筆錢,重新出發(fā)。
10月17日,美股上市的中概股生物科技公司I-Mab發(fā)布公告,公司擬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在美國納斯達克和香港聯(lián)交所雙重上市,并更名為新橋生物(NovaBridge Biosciences)。
在此之前,I-Mab還有個更被人熟悉的中文名字——天境生物。
10月17日,界面新聞從I-Mab業(yè)務更新線上投資人會議上獲悉,I-Mab執(zhí)行董事長傅唯表示,I-Mab的轉型核心是造一個高效的平臺型中樞企業(yè),而非專注于單一靶點的研發(fā)。I-Mab具備全球視野和組織資源整合能力,“(將把)中國創(chuàng)新出海這件事情變得更加容易”。

界面新聞從I-Mab業(yè)務更新線上投資人會議上獲取
界面新聞在會上了解到,傅唯表示,I-Mab將成為“Discovery公司(臨床發(fā)現(xiàn)型)的最佳合作伙伴”,通過合作開發(fā)、靈活的股權收購與換股等多種方式,與合作方建立更具層次的資本與資金合作關系。I-Mab具備完整的BD(Business Development)能力,既能引進項目,也能對外授權,同時擁有跨國的臨床開發(fā)體系。
傅唯表示,在BD引進方面,I-Mab過去一年在自有平臺上掃描了數(shù)百家生物科技公司,并投資了其中30多家,對中國大陸生物科技生態(tài)的結構與發(fā)展節(jié)奏有著深入了解。
傅唯表示,在BD輸出方面,I-Mab及其旗下企業(yè)已與多家世界500強醫(yī)藥公司完成約20次交易,長期的合作讓公司能夠持續(xù)洞察跨國藥企(MNC)的需求,也讓項目出售與聯(lián)合開發(fā)的談判變得更順暢。
傅唯補充,I-Mab的臨床開發(fā)團隊橫跨中美兩地,美國團隊將聘請在全球臨床開發(fā)領域經驗最豐富、最了解跨國藥企需求的專業(yè)人士,以此確保項目從早期研究到國際注冊都具備競爭力。
在上一輪創(chuàng)新藥資本紅利期(約2016年至2021年)中,I-Mab曾經是業(yè)內的明星生物科技公司。
I-Mab的前身是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fā)中心負責人臧敬五于2015年創(chuàng)立的三境生物。此后,在康橋資本的撮合下,三境生物與天視珍合并成I-Mab。
故事和陣容足夠亮眼,很快吸引了國內外大筆資本的加入。短短幾年間,I-Mab募集資金超過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2.3億元。
其中,康橋資本是IMAB最主要的攢局者。2018年6月,IMAB數(shù)額約為2.2億美元的C輪融資,當時還成為了中國創(chuàng)新藥領域最大的C輪融資之一。
2020年,I-Mab美股上市。
但好景不長,資本市場的風向很快變了。上市一年后,創(chuàng)新藥行業(yè)進入寒冬,投資人收緊,估值泡沫破裂。
失去了資本的托舉,I-Mab的市值一路下跌,從最高時超過70億美元,跌到如今的7.54億美元左右。
臧敬五于2024年2月10日辭去I-Mab董事會職務。界面新聞曾報道,同年7月,I-Mab的創(chuàng)始股東、最大股東、康橋資本首席執(zhí)行官傅唯由此走到臺前,出任公司董事會主席。
其實,在I-Mab換帥前,I-Mab還進行了一次“分家”。
界面新聞曾報道,2024年2月,I-Mab中國子公司已與天境生物(杭州)有限公司(下稱:天境杭州)達成協(xié)議,同意轉讓I-Mab在中國的資產和運營權限,未來交由天境杭州操持。
天境杭州是I-Mab的未合并附屬公司。而到了現(xiàn)在,天境杭州也有了自己的新英文名字——TJ BIOPHARMA
拆分中國資產是I-Mab在當時形勢下不得不做的選擇。
據深圳瞪羚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旗下內容平臺瞪羚社,當時I-Mab正面臨來自杭州天境的一項巨額對賭壓力:如果天境杭州無法在境內完成上市,I-Mab就得拿出2億美元回購股東手中的股份。而當時I-Mab的整體市值也不足2億美元,這筆回購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I-Mab只能選擇將境內資產拆分出來,留給天境杭州。
據天境杭州官網,其管線資產包括6款產品11項適應癥,其中3款產品計劃于2026年上市,3款產品2027年遞交多個適應癥BLA。

界面新聞從天境杭州官網獲取
經歷中國資產拆分后,I-Mab擁有的管線資產只留下了不包含中華區(qū)權利的CD73單抗,Givastomi雙抗CLDN18.2×4-1BB,Ragistomig雙抗PD-L1 X 4-1BB。
其實,讓I-Mab走到如今這個地步的底層原因,不是市場,也不是資本,而是它作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時,始終沒有一條管線跑出來。
直到今天,I-Mab仍然沒有把任何一款創(chuàng)新藥真正推到上市階段。持續(xù)的研發(fā)投入得不到商業(yè)化回報,公司掉進了所有創(chuàng)新藥企最不愿面對的局面。
其中最重的一擊來自艾伯維。2023年9月,I-Mab收到合作方艾伯維(AbbVie)的通知,終止雙方于2020年9月3日簽署、并在2022年8月15日修訂的關于CD47抗體項目的許可與合作協(xié)議。
分拆之后,I-Mab剩下的三條管線推進也并不順利。據行業(yè)媒體Clinical Trials Arena,2025年7月,I-Mab宣布暫停CD73單抗的開發(fā),把重心放到雙抗項目Givastomig上。
另一邊,天境杭州卻靠著這條CD73管線拿下了新合作。2024年9月,天境杭州與賽諾菲達成BD協(xié)議,以約2.5億元人民幣的首付款,獲得CD73單抗尤萊利單抗(Uliledlimab)的大中華區(qū)開發(fā)及商業(yè)化權。后續(xù)臨床推進,也由天境杭州主導。
I-Mab暫停CD73項目,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成本考量。截至2025年6月30日,I-Mab現(xiàn)金、現(xiàn)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合計約1.66億美元。
據行業(yè)媒體Clinical Trials Arena,I-Mab表示,該調整是為了給自己爭取時間,等待合作伙伴天境杭州在中國進行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數(shù)據成熟。如果試驗結果積極,I-Mab的uliledlimab研發(fā)工作還有可能被重新啟動。
僅憑前述幾項前期資產,I-Mab顯然難以重新贏得資本市場的注意。于是,在宣布赴港雙重上市的同時,I-Mab也亮出了自己轉型為平臺型企業(yè)的新證據——收購一款全新的雙靶點生物藥VIS-101(靶向VEGF-A/ANG2)。
VIS-101是一款處于II期開發(fā)階段的雙特異性生物分子,用于治療濕性老年性黃斑變性(wet AMD)及糖尿病黃斑水腫(DME)。
界面新聞從I-Mab業(yè)務更新線上投資人會議上了解到,這筆收購將通過I-Mab新成立的子公司Visara完成。Visara成立后,將獲得I-Mab約3700萬美元的注資,同時引入戰(zhàn)略合作伙伴藹睦醫(yī)療(AffaMed Therapeutics)的部分股權轉讓。交易完成后,I-Mab將成為Visara的控股股東,并擁有VIS-101的全球權益。

界面新聞從I-Mab業(yè)務更新線上投資人會議上獲取
此外,I-Mab還與云頂新耀簽署意向書,計劃就VIS-101在大中華區(qū)的許可及全球臨床開發(fā)展開合作。
可見I-Mab想借NewCO(New company,新設海外公司)模式,讓自己正在講述的資本故事更具說服力。
界面新聞在業(yè)績會上了解到,傅唯表示,與市場上那些“遇到一個化合物就去買”的機會型NewCo不同,I-Mab是“能力構建為先”。公司保持以終為始的態(tài)度,在布局上也更加系統(tǒng)。
傅唯表示,目前公司已組建一個由七八人組成的核心團隊,并聯(lián)合專業(yè)咨詢機構,系統(tǒng)性地掃描國內的BD機會。其不是先遇到一個資產再去找人來配,而是先搭建能力和方向。因此其在BD out上的經驗和信服力也更強。
此外,傅唯補充,I-Mab的優(yōu)勢不僅體現(xiàn)在能力建設上,更在于交易結構的靈活性。其不僅可以向早期生物科技公司支付首付款,還能通過換股的方式,讓他們獲得一定的流動性,同時在其平臺上持股,實現(xiàn)長期的利益綁定。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原標題:I-Mab董事長傅唯回應公司轉型更名等動作)
(責任編輯:137)
關于我們|資質證明|研究中心|聯(lián)系我們|安全指引|免責條款|隱私條款|風險提示函|意見建議|在線客服|誠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熱線:95021 |客服郵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務時間:工作日 7:30-21:30 雙休日 9:00-21:30
鄭重聲明:天天基金系證監(jiān)會批準的基金銷售機構[000000303]。天天基金網所載文章、數(shù)據僅供參考,使用前請核實,風險自負。
中國證監(jiān)會上海監(jiān)管局網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 2011-現(xiàn)在 滬ICP證:滬B2-20130026 網站備案號:滬ICP備11042629號-1
- G
- 光大保德信基金國都證券廣發(fā)基金廣發(fā)資產管理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國海證券國金基金國聯(lián)安基金國聯(lián)基金格林基金國聯(lián)民生國聯(lián)證券資產管理國融基金國壽安保基金國泰海通資管國泰基金國投瑞銀基金國投證券國投證券資產管理國新國證基金國信證券國新證券股份國信證券資產管理工銀瑞信基金國元證券
- K
- 凱石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