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年內超50只ETF“改名”瘦身 投資者“臉盲癥”有救了
2025年開年,中國ETF市場掀起一場靜默的“改名運動”。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天弘基金等十余家頭部機構率先行動,旗下超50只產品陸續(xù)完成簡稱變更,統(tǒng)一采用“標的指數+ETF+管理人名稱”的全新模式。
業(yè)內人士指出,過去部分ETF名稱存在冗余信息和混淆現象,如“恒生科技30ETF”與“恒生科技ETF”跟蹤同一指數卻名稱有細微差別,易讓投資者混淆。而“標的指數+ETF+管理人名稱”的命名模式,能讓投資者更直觀地了解基金的投資方向和管理人,減少信息篩選成本,提升市場信息傳遞效率。
大基金公司“冠名”競賽打響
易方達基金于1月13日打響更名“第一槍”,旗下17只ETF集中調整場內簡稱。例如,“碳中和50ETF”更名為“低碳ETF易方達”,“中證1000指數ETF”調整為“中證1000ETF易方達”。此次變更剔除“指數”“基金”等冗余表述,直接以“核心主題+管理人”形式呈現,既保留指數特征,又強化品牌認知。
工銀瑞信基金緊隨其后,于1月22日宣布對旗下3只ETF進行更名,將“工銀上證50ETF”“工銀滬深300ETF”更名為“上證50ETF工銀”“滬深300ETF工銀”,通過調整管理人名稱位置,進一步凸顯機構標識。平安基金3月將“黃金產業(yè)ETF”更名為“黃金股票ETF基金”,通過增補“股票”二字明確產品底層資產屬性,避免投資者誤認為其跟蹤商品黃金指數。
華夏基金的“改名”調整更側重策略型產品優(yōu)化。4月28日,其將“創(chuàng)業(yè)板100ETF華夏”簡化為“創(chuàng)業(yè)板ETF華夏”,刪除“100”這一非核心信息;同時將“紅利低波50ETF”調整為“紅利低波ETF基金”,在保留策略特征的基礎上,通過“基金”后綴明確產品屬性。
頭部機構的示范效應迅速擴散。天弘基金5月12日的公告顯示,旗下8只ETF完成更名,例如“滬深300ETF天弘”“芯片ETF天弘”等,新簡稱直接以“指數+管理人”或“行業(yè)+管理人”結構呈現。
6月更名潮迎來高峰。嘉實基金對22只核心產品統(tǒng)一換裝,覆蓋稀土、醫(yī)藥、黃金等多元賽道;同月,富國基金同步調整旗下ETF標識,例如“恒生醫(yī)療ETF”更名為“港股通醫(yī)療ETF富國”。
“中證A500ETF”們不再臉盲
此次更名潮背后,專家認為折射出ETF市場發(fā)展的三大痛點破解路徑。其一,針對名稱冗余導致的選擇困惑,標準化命名通過剔除“指數”“基金”等非必要表述,將名稱長度壓縮至最簡。
中國企業(yè)資本聯(lián)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過去部分ETF名稱存在冗余信息和混淆現象,如“恒生科技30ETF”與“恒生科技ETF”跟蹤同一指數卻名稱有細微差別,易讓投資者混淆。而“標的指數+ETF+管理人名稱”的命名模式,能讓投資者更直觀地了解基金的投資方向和管理人,減少信息篩選成本,提升市場信息傳遞效率。
其二,針對產品同質化難題,管理人名稱的嵌入成為差異化突圍關鍵。“此舉可以增加ETF產品的辨識度和競爭力?!睗u進投研首席研究員張楠指出,尤其對大基金公司而言,通過冠名能變相增強單只產品的競爭力。
柏文喜補充道,ETF市場競爭激烈,同質化現象較嚴重,馬太效應強,跟蹤同一標的指數的ETF中,勝者瓜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通過更名,基金公司希望提升自身ETF產品的辨識度,吸引更多投資者,增強市場競爭力。
其三,針對投資體驗優(yōu)化,更名深度貼合用戶搜索習慣。有投資者向記者反映,曾因簡稱過于相似而買錯產品。去年“中證A500ETF”火爆出圈時,其本想買入該產品,卻誤購了名稱相近的“中證500ETF”。更名行動深度貼合用戶搜索習慣,旨在從源頭減少此類操作失誤。
更名易,突圍難
這場更名潮表面是文字優(yōu)化,內核是行業(yè)生態(tài)的重構。柏文喜認為,從行業(yè)發(fā)展角度看,這種更名趨勢有助于形成行業(yè)內的統(tǒng)一標準,促進市場的健康發(fā)展。標準化的命名能夠減少市場的誤導信息,提升投資者對產品的信任度,從而提高市場的整體效率。此外,借鑒國際經驗,美國市場的ETF命名往往直接反映其投資主題和管理公司,國內的ETF市場也在逐漸向這一趨勢靠攏。
“長遠來看,(ETF更名趨勢)很有可能成為行業(yè)的標配,當然,這要求所有參與者都能遵守同樣的標準,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敝袊鹑谥菐焯匮芯繂T余豐慧表示,頭部機構集中更名顯示出行業(yè)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公募基金紛紛希望通過增強品牌識別度來鞏固市場地位。這一現象進一步說明,在ETF這個競爭激烈的領域,除了業(yè)績之外,如何有效傳達自身價值主張,也成為各家公司爭奪市場份額的關鍵因素之一。
不過,余豐慧也強調,新命名模式確實降低了普通投資者的選擇難度,使他們能迅速理解產品跟蹤的指數以及背后的管理團隊。不過,這也可能導致部分投資者誤以為管理人名稱與指數本身有直接關聯(lián),忽略了實際的指數表現和管理人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教育投資者正確解讀這些信息變得尤為重要。
張楠也提醒投資者,由于很多基金公司主打低費率指數基金,因此這種更名降低了投資者的篩選成本。不過還有很多基金公司指數基金費率仍然偏高,且很多投資者并不會仔細研究費率高低,因此也不排除會給投資者帶來誤導,讓付出更多的“基金公司”溢價。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年內超50只ETF“改名”瘦身,投資者“臉盲癥”有救了)
(責任編輯:126)
關于我們|資質證明|研究中心|聯(lián)系我們|安全指引|免責條款|隱私條款|風險提示函|意見建議|在線客服|誠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熱線:95021 |客服郵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務時間:工作日 7:30-21:30 雙休日 9:00-21:30
鄭重聲明:天天基金系證監(jiān)會批準的基金銷售機構[000000303]。天天基金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請核實,風險自負。
中國證監(jiān)會上海監(jiān)管局網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 2011-現在 滬ICP證:滬B2-20130026 網站備案號:滬ICP備11042629號-1
- G
- 光大保德信基金國都證券廣發(fā)基金廣發(fā)資產管理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國海證券國金基金國聯(lián)安基金國聯(lián)基金格林基金國聯(lián)民生國聯(lián)證券資產管理國融基金國壽安?;?/a>國泰君安資管國泰基金國投瑞銀基金國投證券國投證券資產管理國新國證基金國信證券國新證券股份國信證券資產管理工銀瑞信基金國元證券
- K
- 凱石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