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國家隊”、私募、外資都在買!股票型基金規(guī)模再創(chuàng)新高

2025年04月05日 00:00
來源: 券商中國
編輯:東方財富網

手機上閱讀文章

  • 提示:
  • 微信掃一掃
  • 分享到您的
  • 朋友圈

  近期,公募基金2024年年報披露完畢,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數據得以曝光。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相比2023年年底,機構投資者2024年年底持有全部公募基金整體份額增加3.5萬億份。其中,機構投資者借道ETF產品,持續(xù)擁抱權益資產,持有股票型基金比例超過40%,相比2022年年底增加近12個百分點。

  機構投資者持續(xù)加倉股票型基金

  2024年公募基金規(guī)模迅速增加。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根據2024年年報,個人投資者持有基金15.69萬億份,占比54%;機構投資者持有基金13.43萬億份,占比46%。具體來看,個人投資者持有份額最多的基金類型為貨幣基金,約9.45萬億份。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最多的基金類型為債券基金,約7.76萬億份。

  近年來,權益市場震蕩較大,股票型基金凈值波動較大。不過,國內資金尤其是機構資金持續(xù)凈流入股票型基金的力度并未因此減緩。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國內股票型基金規(guī)模持續(xù)水漲船高,從2022年年底的1.88萬億份增長至2024年年底的3.03萬億份,增幅高達61%。

  從資金結構來看,機構投資者成為加倉股票型基金的主力,持有股票型基金的份額從2022年年底的5668.79億份增長至2024年年底的1.28萬億份,2年時間增長了126%。反觀個人投資者,持有股票型基金的份額從2022年年底的1.32萬億份增長至2024年年底的1.76萬億份,增幅僅有33.33%。

  機構投資者持有股票型基金的占比近年來持續(xù)大幅提升。天相投顧數據顯示,2024年年底機構投資者對股票型基金的持有占比由2023年底的34.74%提升至42.03%,提升7.29個百分點。在更早之前,機構投資者2022年年底持有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僅為30.07%。

  可見,盡管個人投資者仍是股票型基金的最大持有人,但是機構投資者對股票型基金的影響正逐步增加。

  借道ETF加倉權益資產

  仔細分析來看,機構投資者在2024年大幅增持股票型基金主要通過ETF產品。

  2024年,在市場下跌及反彈過程中,機構投資者通過寬基指數和部分成長板塊ETF參與抄底或參與反彈,推動了機構ETF份額持續(xù)增長。

  隨著指數投資理念的持續(xù)傳播,ETF憑借其費率低廉、交易便捷和透明度高等優(yōu)點,不僅受到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認可,也吸引了眾多機構投資者參與。

  具體來看,股票型基金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國泰中證A500ETF、嘉實滬深300ETF等18只產品的份額在2024年均獲凈申購超百億份,均為ETF產品。機構資金占凈申購資金的比例幾乎在80%以上,如機構資金凈申購易方達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的比例甚至超過100%。

  公募基金的機構投資者中,除了以中央匯金、中央匯金資管為代表的國家隊外,券商、銀行、保險、社保、私募、外資等機構也在加大配置ETF力度。

  一些ETF披露的持有人數據,則透露出一些知名機構對ETF的偏好。

  以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ETF產品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為例,2024年年底規(guī)模為3596億元,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逐年提升,從2023年年底的66.04%增至最新的83.58%。該ETF前十大投資者均為機構,除了中央匯金、中央匯金資管外,還有險資、券商、外資等。

  一些外資機構除了加倉A股基金外,對港股、QDII等主題ETF也偏愛有加。巴克萊銀行進入135只上市基金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單中,2024年大幅增持了國泰中證港股通科技ETF、易方達中證香港證券投資主題ETF、招商上證港股通ETF等港股主題ETF,并成為上述3只ETF的第一大持有人。

  近年來,越來越多機構資金加大ETF的配置力度。除了ETF交易便利性外,隨著市場有效性持續(xù)提升,主動權益基金的超額收益有降低趨勢,通過布局ETF追求板塊貝塔收益,正逐漸成為機構大類資產配置的主流趨勢。如寧苑沛華二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2024年大幅增持華泰柏瑞中證韓交所中韓半導體ETF,并晉升為該ETF第3大持有人。

  外資、險資、私募等機構資金借道ETF密集入市,成為被動投資崛起的關鍵推手。2024年,被動基金持有A股市值歷史上首次超過了主動權益基金。隨之而來的是,ETF除了成為A股市場近年來重要增量資金來源外,其發(fā)展趨勢正深刻重構A股定價邏輯。

  主動權益基金頻遭機構投資者減持

  相比被動型基金,機構投資者對主動權益型基金的熱情有所冷卻。Wind數據顯示,2024年共有40只主動權益型基金遭到機構投資者凈贖回10億份以上。

  隨著近年主動權益基金賺錢效應的下降,機構投資者對其審視的標準越來越高,部分業(yè)績表現不佳以及發(fā)生人事變動的基金2024年被機構投資者大量贖回。如一些量化、數字經濟、金融主題的主動權益基金遭受機構投資者大額凈贖回。

  去年,中庚基金旗下知名基金經理丘棟榮宣布離職,他此前管理的多只基金在離職后被機構投資者大量贖回。如中庚價值先鋒、中庚價值領航2024年均被機構投資者贖回超10億份,年底機構投資者占比迅速下降至不足10%。

  一位基金評價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目前國內ETF種類和主題逐漸豐富,成為主動權益基金的替代品,機構資金對主動權益基金的依賴大不如前,僅剩一些業(yè)績優(yōu)秀、回撤控制較好以及ETF未能覆蓋的主題基金才會受到機構投資者青睞。而回撤較大、業(yè)績不達預期以及基金經理可能發(fā)生變更的主動權益基金,可能會遭遇機構資金的大額凈贖回。

  機構投資者2024年青睞的主動權益型基金數量較少,僅11只主動權益基金2024年獲機構資金超10億份以上凈申購。如富國穩(wěn)健增長A、工銀紅利優(yōu)享A、長信金利趨勢A、嘉實港股優(yōu)勢C等。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原標題:“國家隊”、私募、外資都在買!股票型基金規(guī)模再創(chuàng)新高)

(責任編輯:13)

 
 
 
 

網友點擊排行

 
  • 基金
  • 財經
  • 股票
  • 基金吧
 
鄭重聲明:天天基金網發(fā)布此信息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網站立場無關。天天基金網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chuàng)性等。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決策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將天天基金網設為上網首頁嗎?      將天天基金網添加到收藏夾嗎?

關于我們|資質證明|研究中心|聯(lián)系我們|安全指引|免責條款|隱私條款|風險提示函|意見建議|在線客服|誠聘英才

天天基金客服熱線:95021 |客服郵箱:vip@1234567.com.cn|人工服務時間:工作日 7:30-21:30 雙休日 9:00-21:30
鄭重聲明:天天基金系證監(jiān)會批準的基金銷售機構[000000303]。天天基金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請核實,風險自負。
中國證監(jiān)會上海監(jiān)管局網址:www.csrc.gov.cn/pub/shanghai
CopyRight  上海天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  2011-現在  滬ICP證:滬B2-20130026  網站備案號:滬ICP備11042629號-1

A
安聯(lián)基金安信基金
B
博道基金渤海匯金北京京管泰富基金百嘉基金貝萊德基金管理博時基金北信瑞豐寶盈基金博遠基金
C
長安基金長城基金長城證券財達證券淳厚基金創(chuàng)金合信基金長江證券(上海)資管長盛基金財通基金財通資管誠通證券長信基金財信證券
D
德邦基金德邦證券資管大成基金東財基金達誠基金東方阿爾法基金東方紅資產管理東方基金東莞證券東?;?/a>東海證券東吳基金東吳證券東興基金東興證券第一創(chuàng)業(yè)東證融匯證券資產管理
F
富安達基金蜂巢基金富達基金(中國)富國基金富榮基金方正富邦基金方正證券
G
光大保德信基金國都證券廣發(fā)基金廣發(fā)資產管理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國海證券國金基金國聯(lián)安基金國聯(lián)基金格林基金國聯(lián)民生國聯(lián)證券資產管理國融基金國壽安?;?/a>國泰君安資管國泰基金國投瑞銀基金國投證券國投證券資產管理國新國證基金國信證券國新證券股份國信證券資產管理工銀瑞信基金國元證券
H
華安基金匯安基金華安證券華安證券資產管理匯百川基金華寶基金華宸未來基金華創(chuàng)證券泓德基金華富基金匯豐晉信基金海富通基金宏利基金匯泉基金華潤元大基金華商基金惠升基金恒生前?;?/a>華泰柏瑞基金華泰保興基金紅土創(chuàng)新基金匯添富基金紅塔紅土恒泰證券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華夏基金華西基金華鑫證券合煦智遠基金恒越基金弘毅遠方基金
J
嘉合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嘉實基金九泰基金建信基金江信基金金信基金金鷹基金金元順安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